找到相关内容386篇,用时3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禅“法”“悟”于诗论的影响

    气。 故作诗者,先从法入,后从法出,能以无法  为法,斯之谓脱也。(徐而庵诗话 )  察其所言,作诗法入手,然所谓“脱”者,则不为法缚  ,灵活变化之谓也,所谓“离他不得,却又即他不得”,正  系...我执、法执,有法皆舍,一切有为法、无为法  皆非究道;又能从体起用,心生则万法生,法法皆活,于是  而有死法、活法;已悟之后,回顾以前的求法历程,执法为  真实,前人所示的法以求,而陷于死法或定法...

    杜松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0970800.html
  • 观所缘缘论释解

    答曰﹕欲明自宗之义,非但斥他便成  ,故立破他之量,此非彼相之言,为彰明破他之  因量也。若设许之言,如前时宗中言耳,此言因之时  ,则在夺他显己成就能破,弃置纵许之名言矣﹗因  中夺而宗中许者...缘,彼因量,而悟及之因明之所以  最妙也。  258页  如根极微,有余复作诸识差别,显其成立眼识不能了极  微色 (宗) ,无彼相故 (因) ,如余根识 (喻) 。如是余识  ,翻此应言﹕如根之...

    欧阳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3070817.html
  • 论佛法与禅净

    另一半则吾人亲会之。斯谓旁敲侧击,令人省悟也。  凡研空宗者,不可不知。至如性宗者,谓法界唯心,诸法唯  心所现,乃直显本体心源,为表诠也,禅定与华严即是,然  教下悟心,依文理所诠而作观,或以遣荡...深则生定,定力一深则助慧,慧力一深则破惑解脱矣,皆  相辅而相成也。修律者,初身口律仪之端正,进而达于意  念之清净,三业清净,与无漏相应,以相应故,法性本具  功德及诸定慧由是生焉。此时,当断烦恼...

    果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5070882.html
  • 早期中国佛教的大乘小乘观

      , 印顺法师也曾根据寺院管理的组织,说明大乘寺庙中的塔  从早期开始就是出家众所管理,若说大乘佛教的兴起是起  于佛塔崇拜,那么大乘佛教出家众所领导。(注 25 )  对熟悉印度宗教的人来说...就不可能是强调无作、  无相的大乘般舟三昧,而是提出具体修行过程的有部禅法。  王弼说「道」之所以名为「大」:「责其可言之称最大也。  责其字定之所, 则系为『大』,夫有系则有分,有分则  失其...

    周伯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571348.html
  • 北宋孤山智圆戒律思想研究

    妙权、群机之要道”[13]。   由于智圆追求《易经》式的“简易”、“有功”,在佛教思想上重视经典的作用,得到了佛教内外的共同认可,《释门正统》称他“承韩昌黎排斥之后,扶竖有功,著十疏通经,道俗韪...的再三建议下才刊刻流通的。择梧在北宋时期虽然“吴越之僧北面而事者,不知纪极;其后学有济济跄跄动不逾闲者,人知其公门而出也。故从而赞之者多矣!”,但不为后人知者久也。择梧能为后人所知,则待于智圆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1773495.html
  • 神圣化 OR 世俗化——佛教慈善何去何从?(二)

    群体、社会的路径。 在既定的功德交换关系中,功德信仰者的象征交换关系,可以分为做功德、种福田、人与功德信仰对象之间的互惠关系及其信仰上的祈求与保佑,从而是一种最有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还报系统。在...如果能够从佛教经济的结果,佛教经济所能提供的社会公益活动来考虑,就能看到佛教经济的社会意涵和社会形式。这是佛教发展的必然内容。 一般的说来,寺院经济大抵上是寺院之自给性收入、布施性收入、薪金式收入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慈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3374248.html
  • “学”、“证”之间——近代以来佛教研究方法的困境及其反思

    本人所传经典的诠释。本文所谓的佛教经学式研究就是指佛教解经传统的现代发展形式——即立足于佛教的信仰立场,主张“见性依经”的一种研究方法。这种方法既区别于非信仰的现代学术化研究,也区别于只重证悟不重...析辩。太虚在《评大乘起信论考证》一文中对日本佛教考据学之风进行了这样严厉批评:要知西洋人之学术,向外境测验得来,乍观一层粗浅零碎皮相,后人凭借以条贯整齐之,更进察其隐微,于是日趋完密,或因而又发见另一...

    唐忠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474754.html
  • 佛学常识

    ’。明四谛证声闻果,观十二因缘证缘觉果,这比凡果得称究竟。修六度固然是菩萨,这个阶段才能证得佛果,这是最究竟的‘圣果’。 为什么还说不究竟的法,这是为众生根器不同,不得已的方便。一、利根的听到圣果...因缘生’,这是说一切事的发生,先有因,再遇见缘,他就发生结果。 ‘因’是事的本原,‘缘’是一种助力,‘果’是后来的结局。因得果,全是缘的力量,这是值得注意的。 缘有四种:一、亲因缘,二、无间缘,三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1176413.html
  • 玄奘瓜州、伊吾经行考

    不见有“瓠芦河”之名。可知“瓠芦河”并非疏勒河。   《玄奘传》说,自瓜州城“北行五十余里有瓠芦河……上置玉门关,路之,即西境之襟喉也”。《沙州都督府图经卷第三》载瓜州城北有条“苦水”,同《...烽火台除某些毁坏太甚仅存基址者外,保存较好的烽火台大都有唐代补修的痕迹;某些驿站还发现唐代遗物,表明武周年代以来每一站点上都有烽有驿,驿戍并置。   瓜州抵赤崖驿为656唐里,赤崖驿往伊州,尚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779200.html
  • 浅议和谐法门

    精神所折射出的佛教和谐思想的一部旗帜鲜明的行动纲领。  《菩萨藏正法经》又将四摄法与菩萨行者成就佛道所成的六种实践行处和功德品目——六波罗蜜联系起来表述:“又布施者,是即布施波罗蜜多;爱语者,...浅议和谐法门——沙门兆德 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,在感受到空前繁荣的物质文明带来的高涨的成就感的同时,人们仿佛也感到了我们这个世代已经站在了历史的制高点上,可以标榜自己的“先进”或“高超”,可以动辄...

    兆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682059.html